跟着“八八战略”学优势论
跟着“八八战略”学优势论
中国有句古话叫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,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。对浙江来说,“八八战略”就是一份既“授人以鱼”又“授人以渔”的“战略资产”。在地方发展的跑道上,浙江为什么能持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?答案就在“八八战略”中。从哲学视角看,“八八战略”闪耀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芒,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。它不仅为我们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提供了一把“金钥匙”,也为浙江以“两个先行”打造“重要窗口”找到了过河的“船”和“桥”。“浙江宣传”将推出系列文章解读“八八战略”当中蕴含的重要方法论。今天,我们首先来聊一聊“八八战略”蕴含的优势论。
很多人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正是说明,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找准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。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每个省份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。如何对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不是小事,因为这可能带来不同的发展“剧情”。“八八战略”的内容就是发挥“八个优势”、提出“八项举措”,其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充分认识和把握浙江的优势,并结合实际把长板做得更长,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。一方面,“八八战略”就像一面放大镜,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浙江长期积淀的体制机制优势、区位优势、块状特色产业优势、城乡协调发展优势、生态优势、山海资源优势、环境优势、人文优势等,提供了一份非常有针对性的发展“优势指南”。以体制机制优势为例,在《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》一书中,习近平同志就曾总结,正因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,才形成了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。知道了优势在哪、优势从何而来,就能更明确“做长长板”的方向。这些年来,浙江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,探索“有为政府”和“有效市场”这“两只手”更好地配合,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。浙江凭着这份“优势指南”埋头赶路,2022年,浙江10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;目前省内各类市场主体超900万户,有人说,浙江每7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老板,每20个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。另一方面,“八八战略”就像一台显微镜,毫不回避“先天的不足”和存在的问题,想方设法补齐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,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。比如,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,山多、岸长,一条“清大线”将“山海”分割,也划分出了省内欠发达的区块。针对这块短板,浙江创新出“山海协作工程”这本专为浙江撰写的“山海经”,让山与海优势互补。在二十年如一日的深入推进下,山区26县放大特色、转换优势,走出一条山区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。2022年山区26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4.0亿元,占全省的比重为9.5%,比上年增长4.1%,增速比全省高1.0个百分点。由此可见,“八八战略”就是以辩证的眼光,为浙江对症下药开出了一剂“扬长补短”的“药方”,用足了优势论。
返回
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